为凝聚佛山孵化行业力量,交流创新经验,表彰先进单位,2019年1月22日下午,佛山市科技企业孵化协会在佛山皇冠假日酒店召开了“聚力追梦,创新发展”——佛山“双创”升级发展论坛暨2018年度总结表彰大会。 此次活动由广东省科技厅、省孵化器协会和佛山市科技局共同指导,佛山本地多家孵化载体联合协办。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理事长刘玉兰、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党委书记陈志祥、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会长张伟良、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副主任王厚华、中科院云计算中心主任特别助理左朝胜、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副秘书长张志勇、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副秘书长何慧芳、广东省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黄攀、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产业研究室主任林雄、佛山市科技局副局长梁达明、佛山市南海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副局长沈海泱、佛山市三水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副局长周广生、火炬孵化Opark事业部总经理舒鼎秀、佛山市科技企业孵化协会会长李新良、秘书长周功胜等多位领导及近百家广州和佛山市科技孵化载体的领导代表共同出席了此次活动。 此外,活动还特别邀请了科技部原党组成员、科技日报原社长张景安和国务院原参事,科技部原秘书长、火炬计划办公室原主任石定寰两位重量级领导嘉宾前来,分享我国改革开放40年科技发展背后的故事,同时对佛山的科技发展建言献策。 专业化民营化加速 佛山孵化器产业蓬勃发展 据数据统计,截止2018年年底,佛山已有孵化器85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8家,数量在广州、深圳之后,位居全省第三。此外还有国家级众创空间20家,累计孵化场地面积已达240多万平方米,入孵科技企业超过2710家,年内毕业企业达263家,全市五区已实现国家级孵化器全覆盖,创业孵化绩效日益增加。 李新良首先上台做了欢迎致辞,他表示,佛山孵化器目前已形成产业化,主要得益于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所释放出的巨大创新创业市场需求,同时佛山制造产业以镇域为单位,依靠专业化、集群式发展,打造了非常完整的生态链条,因此目前无论是与本土产业契合度还是创新创业的存活率都非常高,且孵化与加速环节衔接紧密,不少龙头企业带头创办的孵化器甚至已经开始走向连锁化。佛山孵化器产业未来不仅是一项大事业,也将是一门大生意,拥有非常多的可能性。 佛山市科技企业孵化协会会长李新良致辞 张伟良与梁达明也先后上台做了致辞,分别对广东省和佛山市的科技创新情况做了总结。张伟良介绍,2017年广东区域创新能力首次超过江苏成为全国第一,发展势头强劲, 2018年继续蝉联第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已然成为我省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聚集的高地,这充分反映了省委省政府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而佛山作为民营经济发展为主体的城市,民企在科创载体中占比接近3/4,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需要继续抓好专业化精细化,并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实现孵化载体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会长张伟良致辞 梁达明则表示,佛山市近年来一直加快推动孵化育成体系提质增效发展,全市载体逐渐由高速增长平稳过渡到量、质双提升发展,不断努力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接下来佛山将加快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并贯彻落实,支持市高校、科研机构、孵化载体等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离岸科技孵化基地或研发机构,通过各类政策加强孵化载体用地保障等,推动孵化育成体系提质增效发展。 佛山市科技局副局长梁达明致辞 回望历史 “火炬计划”幕后专家献策佛山科技创新 此次活动也邀请了几位重量级嘉宾作主题分享。其中,张景安是科技部原党组成员、科技日报原社长,最早曾于1985年初来到佛山,参加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相关会议(最终促成科研院所市场化转型,并孕育出了后来的“火炬计划”),曾在1988年至1992年参与了《香港基本法》的起草,石定寰是国务院原参事,科技部原秘书长、火炬计划办公室原主任,两位领导都是全程策划并参与了诞生出众多孵化器的“火炬计划”的重要人物。而另一位分享嘉宾舒鼎秀,也是中国火炬创业导师,苏州火炬孵化(博济)集团副总裁,很早就参与到孵化器园区的具体运营管理工作中,曾负责全国30余个科技园运营,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 舒鼎秀首先从个人多年经验出发,分享了关于“孵化服务产品化”的思考,从招商引进、市场客户、人才团队、产业链条、资源整合、金融投资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她建议,孵化器未来需要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把单点增值服务做到极致,耕耘专业产业链条,同时筛选值得投资的优秀种子,通过投资获利,与企业共生共荣。 火炬孵化Opark事业部总经理舒鼎秀主题分享 石定寰从“火炬计划”当年立项的初衷开始,说明孵化器的主要功能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实现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并通过分析孵化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认为我国未来的孵化行业的提高需要做到标准化,同时不同孵化器之间需要围绕自身主导产业加强协同创新和融合创新,并借力高校等机构,加强产学研之间的合作与人才培养。 国务院原参事、科技部原秘书长、火炬计划办公室原主任石定寰主题分享 张景安则主要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的重大创新发展,并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新机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佛山是市场化方面的排头兵,1985年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会议就是放在佛山开的,这也是国家第一次把这么重大的会议放到一个地级市来举行,佛山可以说是“火炬计划”的源头。而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将是世界上活力最大地区之一,港澳地区在金融、技术、教育领域都非常发达,也是非常好的国际化通道,但我们目前并没有与之充分合作,没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未来佛山则需要借助粤港澳的资源和平台,发掘更大的创新潜力。 科技部原党组成员、科技日报原社长张景安主题分享 现场也播放了由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所主办的《改革开放40年——中国科技发展名人访谈》的部分片段,预告此书将在2019年正式亮相,该书是由国务院参事室动议,科技部部长亲自批示,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主办,广东新媒体产业园赞助。张景安、石定寰等领导嘉宾均将在该书中进行分享。 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理事长、科技部重大项目办原巡视员刘玉兰做项目介绍 头脑风暴 本地孵化器大咖共同把脉佛山孵化产业 本次活动也安排了论坛对话环节,邀请了佛山本地知名的孵化器行业大咖,就如何打造佛山特色“双创”载体各抒己见。对话嘉宾包括佛山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副总经理殷红军、顺德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董事长苏志宏、佛山创意产业园总经理游高峰、德美新材料创新科技园总经理蔡敬侠、南海广工大数控装备研究院副院长熊薇以及丰明·珊瑚群加速器总经理张阳阳。 殷红军表示,佛山是非常市场化的城市,政府也非常公平公正,国有孵化器并没有占到太多优势,而正是由于市场化,才能让国有的孵化器能够在经过前期的压力之后,逐渐走向综合服务的多元收支,焕发新的生机。 苏志宏认为,佛山制造业发达,产业配套体系非常完整,而军民融合是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抓手,但孵化器之间还缺少“串珠成链”的机制,今后需要协同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同时让孵化器和加速器进行更精准的对接。 游高峰表示,做孵化器需要在产业链上发力,并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因为企业成长从小到大有个过程,而只有眼光长远,才有可能捕捉到真正的“独角兽”。 蔡敬侠表示,龙头企业做孵化器需要走出去,而走出去更多考量的是一个地区与本身产业的相关性,看重的是产业链条,未来做团队服务也需要尽力让客户多贴近自身的产业,让产业相关的服务更加链条化。 熊薇表示,孵化器最重要的是将生态圈构建好,但一个园区的能量有限,未来需要跟其他园区和孵化器进行合作,让整个佛山的孵化器能够协同合作起来,孵化服务的能力将会进一步提高。 张阳阳认为,孵化服务的本质在于连接,佛山处于珠三角地区,具有很好的区位优势,但相比于广州和深圳,依然缺乏技术和人才,未来佛山的孵化载体需要更多地将广州深圳地区的资源对接过来,服务本地的产业。 论坛对话环节 活动现场,佛山市科技企业孵化协会还与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签订了“中国好技术”转移转化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牵手合作,为佛山引进更多适合佛山实际需求的好技术,也为佛山的好技术提供一个国家级的展示合作平台,以激发佛山创新平台及企业主体活力,促进佛山创新能力提升。 “中国好技术”转移转化战略合作协议 最后,大会还为2018年佛山市优秀孵化载体进行了表彰授牌,共有22家孵化载体单位获得了2018年度优秀孵化载体的称号。